为让社会各界,尤其是达坂城区相关农户、基层工作者清晰理解《关于达坂城区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 30 年试点工作指导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指导意见》)的核心内容与实施要求,现从政策背景、核心内容、保障措施、关键意义四个维度进行全面解读。
一、政策背景:为何开展此次试点?
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 30 年试点,是落实党中央、国务院 “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” 决策部署的关键举措。达坂城区此次试点,直接响应自治区、乌鲁木齐市农业农村部门关于 2025 年延包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,旨在通过先行先试,破解土地承包中的历史遗留问题,巩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,为后续全面推开延包工作积累 “达坂城经验”,最终保障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与农业高质量发展。
二、核心内容:试点怎么干?
(一)明确 “一稳一调” 工作思路
立足达坂城区情农情,坚持 “大稳定、小调整” 原则:
“大稳定”:确保绝大多数农户承包地 “总体顺延”,不打乱重分,维持土地承包关系的连续性,让农户吃下 “定心丸”。
“小调整”:针对不同村的实际情况(如人口变动、土地权属争议等),依法探索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具体路径,妥善化解矛盾,避免 “一刀切”。
(二)划定 3 个行政村试点范围
此次试点仅覆盖达坂城镇所辖的达坂村、红山嘴子村、八家户村,实行 “封闭运行”,未经批准不对外宣传报道,旨在通过小范围试点降低风险、精准施策。
(三)聚焦 5 项重点任务
全面摸底调查:摸清 “家底”精准掌握试点村关键信息,包括:第二轮土地承包以来家庭承包人口及承包地变化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(重点核实全家进城落户、外嫁女、公职人员、“五保户”、服刑人员等特殊群体)、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情况、村集体土地利用现状(含机动地、新增耕地),同时摸排矛盾纠纷与农户延包意愿,为后续工作打基础。
落细延包规程:规范 “流程”严格遵循农业农村部 “成立机构→摸底核实→制定方案→开展调查→审核公示→签订合同→完善证书→资料归档”8 步规程,结合试点村实际 “一村一策、一队(组)一策”:
指导各村制定延包方案,及时纠正问题;
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簿、经营权证及数据库管理系统,确保信息精准可追溯。
推进合同网签:实现 “数字化”依托全国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网签系统,运用人脸识别、电子签章等技术完成合同网签,推动承包合同 “信息化管理”,农户可自行下载保存电子合同,提升效率与便捷性。
衔接不动产登记:打通 “数据壁垒”复用自然资源部门土地资源数据底图,建立 “农村土地承包合同信息→不动产统一登记信息→征地信息” 互通共享机制,确保承包合同数据符合不动产登记要求,避免 “数据重复录入”“信息不一致” 问题。
加强档案管理:守住 “历史凭证”按照《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 30 年试点工作档案管理办法》,将延包工作中形成的文字、图表、声像、数据等原始凭证纳入档案管理,实行 “延包工作与档案工作同步部署、同步实施、同步检查、同步验收”,发包方需将档案纳入村级档案统一管理。
三、保障措施:如何确保落地?
(一)严把政策界限:不越 “红线”
基本遵循:以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的意见》《农村土地承包法》《民法典》等法律政策为依据;
禁止行为:不得打乱重分承包地、不得强行收回农户承包地搞 “反租倒包”、不得违背农民意愿推 “确权确股不确地”、已确权到户的原则上不改变 “延包到户” 模式。
(二)聚焦问题解决:不避 “难点”
针对延包中可能出现的 “预留机动地超标、新开垦土地权属不清、一地多证、消亡户土地处置、无地少地农户需求、‘五保户’自愿有偿退出” 等历史遗留问题:
有明确法律政策依据的,严格按规定执行;
无明确依据的,由农村集体通过 “民主协商” 自主调节利益关系,确保公平公正。
(三)保障农民利益:守住 “初心”
尊重农民意愿:重大问题 “农民说了算”,不搞行政命令强推;
维护特殊权益:依法保障外嫁女、入赘婿、服刑人员等群体的土地承包权益;
不增加负担:延包工作不向农民、村集体收取任何费用。
(四)强化部门协同:形成 “合力”
组织自然资源、财政、司法、网信、信访、妇联、民政、公安等 14 个部门参与,明确分工(如公安提供户籍资料、法院提供法律服务、妇联维护妇女权益、财政保障经费),避免 “各自为政”,确保土地权属核实、成员身份确认、档案归档等工作规范衔接。
(五)确保农村稳定:筑牢 “防线”
舆情管控:做好舆情监测,重大情况及时上报;
矛盾化解:践行 “枫桥经验”,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与人民调解力量,确保矛盾不外溢;
程序合规:各村制定方案需经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审议,做好公开公示,保障成员 “参与权、知情权、决策权、监督权”。
(六)落实工作经费:提供 “支撑”
积极筹措经费,保障宣传、培训、合同证书印制、测绘、建图入库等工作,严禁向村集体或农民转嫁、分摊经费。
四、关键意义:试点有何价值?
对达坂城区而言,此次试点既是落实国家政策的 “政治任务”,更是解决本地农村土地问题、保障农民权益的 “民生工程”:
对农户:明确承包地 “再延 30 年”,稳定经营预期,尤其利于种植大户、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长期投入;
对农村:化解历史遗留矛盾,巩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,为乡村振兴夯实土地制度基础;
对全区:探索可复制、可推广的延包模式,为后续非试点村全面开展延包工作提供 “样板”,助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。
相关附件: